人民日报推出专利行政执法案例点评 |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11/8/31 10:53:36 阅读数:1132次 |
发布时间:2011-08-23 来源:人民日报
截至今年上半年,自去年10月国务院部署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来,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6.6万人次,检查商品228.6万件,查处各类专利案件2116起,跨部门、跨地区执法协作1757次,有力保护了创新成果。
专利行政执法,是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法开展的处理、调解专利纠纷以及查处假冒专利行为的行政执法行为,既是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知识产权保护司法途径外又一重要方式。为将专项行动中的有益措施长效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决定》。记者选取部分典型案例,并约请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进行了点评。
【案例一】
打击群体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杜绝再次造假
台湾飘逸实业有限公司是生产茶具产品的专业厂家,其生产的“飘逸”系列产品共申请国内外专利30余件,也被众多不法商家假冒仿制。假冒产品普遍存在玻璃易碎、五金件易生锈、颜色不纯、内杯出水孔不规则等质量问题,严重侵害了专利权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接到举报后,广州市知识产权局通过数天摸查,确定并掌握了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沙溪地区的制假源头、零售、批发的具体厂家、商铺名称及位置。知识产权执法人员开展专项行动,一举查获假冒的 “飘逸杯(壶)”300余个,半成品和配件近20000件。专利执法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涉案单位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整改。涉案商家均签订了承诺书,承诺不再经销假冒专利产品。并对扣押的假冒专利产品和标识予以罚没销毁,对1家制假窝点责令停止假冒专利行为,销毁假冒专利产品和标识并罚款5万元。
专家点评
该案属于群体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采用重点处罚、普通教育的原则,对情节较轻的零星销售行为给予警告,对情节较重的批发销售行为予以立案,对情节严重的制假源头依法严惩。这样,既节省了专利权利人的维权成本,又起到了积极广泛的执法效果,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利益。同时,执法行动从源头对制假行为进行打击,基本杜绝了再次制假的可能性,对制假售假进行了警告、处罚,从根本上维护了广大消费者利益。
【案例二】
专利失效仍大肆宣传,涉嫌假冒专利产品
今年年初,长沙市知识产权局接到举报,称长沙市面上正在大量销售的“九圣灵芝草木润黑露”洗发水涉嫌假冒专利行为,该经销商还在主流新闻媒体上刊登广告,以虚假夸大的宣传欺骗消费者。执法人员查证,该产品总经销商在《长沙晚报》刊登广告,声称该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全市30多家药店公开销售,但该项专利申请于2010年6月2日已经失效。长沙知识产权局即向该产品长沙总经销商下达协查通知书,并说明涉嫌假冒专利的行为,对涉案产品进行了扣押。但经销商继续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并宣称“九圣灵芝已在中国内陆取得专利保护”。此种行为显然构成了销售假冒专利产品的违法行为。长沙知识产权局依法对本案当事人做出了责令立即停止销售标有专利标识的相关产品,立即停止投放将“九圣灵芝草本润黑露”称为专利技术的广告宣传,并作出罚款人民币1万元整的行政处罚决定。
专家点评
该案当事人明知该专利申请权已失效,并在收到知识产权局通知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广告宣传并销售产品,明显构成假冒专利产品的行为,依法受到行政处罚。
【案例三】
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协调配合,促进知识产权多方位保护
四川省绵阳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称号,但其一直受到绵阳市等周边地市区小酒厂假冒、仿冒困扰。
今年1月25日,丰谷公司同时向绵阳市知识产权局、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处理多项专利侵权纠纷。
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收到丰谷公司的诉讼后,立即与绵阳市知识产权局协商,确定委托绵阳市知识产权局对丰谷公司向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的19件专利侵权诉讼进行调解。绵阳市知识产权局共立案22件,涉案金额228万元。
经过三个月审理,绵阳市知识产权局以针对群体侵权的特点,查明案件事实,着重对当事人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促使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至2011年4月25日,22件专利侵权纠纷全部结案,20件达成调解协议、2件因证据不足撤诉。
专家点评
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协调配合,既可以迅速通过调解或审理结案有利于打击侵权行为,专利权人还可以直接获得一定的赔偿,有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利益。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相衔接,能够更好地满足权利与社会大众的需求,提高办案效率。全面提升社会对行政部门处理专利纠纷与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信任,促进知识产权的多方位保护。 |